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
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
鄱阳秋夕。唐代。陈陶。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陈陶。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贺衡卿弟新婚三首 其二。清代。钱蘅生。问字宵分莲漏迟,新声唱出合欢词。明朝厨下羹汤作,姊妹同看洗手时。
送徐坤载归里。清代。法枟。猎猎西风红柿垂,送君南浦夕阳时。壮怀已尽十千酒,归棹空余半卷诗。湖畔芙蓉游子去,客中烟树故人思。黄花才绽秋如锦,到舍还应满旧篱。
君山寻梅花书院故址。清代。夏孙桐。梅花销折尽,远色上孤亭。落日烟中白,悬崖雪后青。江山真寂寞,文献况凋零。东去滔滔浪,帆樯总不停。
剥枣。宋代。刘攽。枣下人不行,四旁生蒺藜。秋来见成实,粲粲青红垂。敲树落碧瓦,溅石投赤矶。纷纷竞口实,聊混儿女为。树上已空枝,树下亦有蹊。人事但如此,桃李真自欺。
喜雨篇送推官李公。明代。祝允明。三农病焦裂,百姓慕来苏。焉知皇运仁,下土不终瘏。良风助玄云,洒淅散膏濡。农人餔在野,蔀室欢妇姑。拜嘉我李父,驾言忽王都。愿挟怀中泽,呈君被九区。
浣溪沙 其四 桐屋读书。清代。杨芸。百尺高桐坠绿鲜。琐窗曾共理芸编。双珠争说孟家贤。露暝疏帘凉似水,叶低幽幌碧于烟。青衫消瘦傍吟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