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张伯端。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 其二。宋代。黄庭坚。露晞风晚别春丛,拂掠残妆可意红。多病废诗仍止酒,可怜虽在与谁同。
孝思堂。唐代。王翰。双亲久谢世,岁月倏已徂。音容宛犹在,曷以侍槃盂。昼思俨在堂,暮思恒倚闾。思之不能置,泪下沾衣裾。陵中有蓼莪,堂下有风木。草木尚有因,独无父母属。哀哀慈母劳,戚戚严父鞠。此心何时已,终身讵为足。
怀汉槎在狱。清代。徐乾学。吴郎才笔胜诸昆,多难方知狱吏尊。谁为解骖存国士,可怜一饭困王孙。蝉吟织室秋声静,剑没丰城夜气昏。闻道龙沙方议谴,圣朝解网有新恩。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唐代。李德裕。昔人思避世,惟恐不深幽。禽庆潜名岳,鸱夷漾钓舟。顾余知止足,所乐在归休。不似寻山者,忘家恣远游。
次韵酬杨椒山四首 其三。明代。赵完璧。海上长思鸟角巾,樊笼愁杀宦游人。空随秋雁频回首,安得晨风一奋身。古柏凌风常淅沥,老梅含雪更精神。赋诗共荷天王圣,取罪还知自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