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从平地矗崔嵬,南向群山斗次来。
尽此半春留客醉,莫愁一日不花开。
水从绿野前头绕,竹向芳菲缺处栽。
目前断鸿天外去,问他更是几时回。
环翠台。宋代。陆九渊。直从平地矗崔嵬,南向群山斗次来。尽此半春留客醉,莫愁一日不花开。水从绿野前头绕,竹向芳菲缺处栽。目前断鸿天外去,问他更是几时回。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吴中送僧。宋代。唐肃。师向何方去,太湖西复西。风传孤磬远,松偃旧房低。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
渔歌子。宋代。张炎。画溪,作渔歌子十解,述古调也。□卯湾头屋数间。放船收尽一溪山。聊适兴,且怡颜。问天难买是真闲。
再用前韵谢张济之见和。宋代。王之道。我欲访蓬莱,长笑挹浮丘。此身插两翼,冷然御飕颸。楼台耸琼瑶,草木丛珠球。周旋於其间,不知尘世忧。愿言久未遂,挽仰今白头。茅斋夜飞雪,碎玉敲风瓯。平生铁石肠,化作绕指柔。年饥百无羸,接新待来麰。君才似鵰鹗,修翎正横烽。冲天在不日,入侍岩廊游。
道中雨。宋代。虞俦。晨光欲动尚熹微,漠漠春阴未解围。雾掩前村迷酒旆,风吹寒色着征衣。功名底许妨行乐,出处年来果是非。一笑南坡归梦里,满山桃李政芳菲。
三哀诗 其二。清代。柳亚子。陈生吾畏友,慷慨重恩仇。未溅生王血,先糜死士头。填波精卫意,回日鲁阳谋。辛苦终无补,萧萧易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