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崎岖徒自苦,每寻正学究天人。狼贪虎暴从渠斗,月窟天根自有春。
平昔操修惟至善,此来受用是清贫。是非黑白吾宁辨?愿振台纲洗瘴尘。
暇日有怀士彦四首 其三。清代。刘鹗。沟壑崎岖徒自苦,每寻正学究天人。狼贪虎暴从渠斗,月窟天根自有春。平昔操修惟至善,此来受用是清贫。是非黑白吾宁辨?愿振台纲洗瘴尘。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陈廷尉追送栖霞同叩达上人诗别陈公。明代。王世贞。江淹不怨别,陶令欲披襟。为接远公话,俱生无住心。林枝却飞盖,涧溜写鸣琴。从此猿鸟迹,翛然不可寻。
秋夕闻雁。唐代。于邺。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
声声慢 春饮马鹤船书舍。清代。蒋春霖。荒城补壁,野涧侵篱,人来鹊起孤亭。未到花开,可怜春已零星。馀寒尚栖稚柳,问东风、眼向谁青。空叹息,甚鸢肩火色,老更飘萍。还剩苍藤古屋,趁斜阳泥饮,三两鸥盟。拍碎阑干,长啸暗答笳声。飞鸿漫愁印爪,算麻姑、沧海曾经。且尽醉,梦江南、残睡未醒。
狮林灵泉 其一。明代。徐宏祖。千穟明珠孰为探,灵源绝顶见灵龛。湛摇松影雪千尺,冷浸梅花月一潭。碧玉眼中丹透液,青莲舌上露成甘。满林不乏人天供,洒作天花润法昙。
寄彭中和。元代。郭钰。君来桂树林,我辞桂林去。桂树我所种,高大已如许。六月浓阴绕茆屋,不待花开可娱目。驻屐从穿石上苔,题诗况有墙西竹。小弟爱客开素襟,两载于君情最深。短棘本非鸾凤栖,长琴每作蛟龙吟。君昔少壮抱奇节,荏苒风尘头欲白。道义交从久更真,风月笑谈常自得。江西词赋多才雄,知君己有中唐风。汗马功名属年少,且可草服山岩中。海棠牡丹都赏遍,磊落珠玑满诗卷。我独天涯鏖俗尘,白纻每愁颜色变。丁宁小弟毋我违,南阮虽贫颇自奇。桂树花开新酒熟,作书报我归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