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四野龙蛇斗,嗟子勤王独至今。曾为忧民添白发,屡从杀贼见丹心。
当思臣节如山重,更忆君恩似海深。善恶贻名宜慎择,倚楼西望为长吟。
寄义士吴元良。清代。刘鹗。几年四野龙蛇斗,嗟子勤王独至今。曾为忧民添白发,屡从杀贼见丹心。当思臣节如山重,更忆君恩似海深。善恶贻名宜慎择,倚楼西望为长吟。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寄柬周说书。元代。郭钰。闻君进讲东宫日,衣染天香从早朝。鹤舞层霄燕阙近,马嘶归路楚山遥。贞元朝士多相忆,少室山人早见招。我亦疏顽人共弃,一蓑长愿混渔樵。
江城梅花引。清代。杨琇。迢迢千里隔江滨。不销魂。也销魂。试话从前,事事属行云。竹影生寒花影碎,窗外月,太分明。照啼痕。啼痕。啼痕。落清樽。漏未分。酒来醺。惜也惜也,惜薄命、空与温存。长夜孤眠,懒把麝香熏。待得梦回衾渐冷,肠断也,听栖乌、叫远村。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宋代。刘克庄。花深藓合似禅关,千岁榕根入水蟠。方土何须求海上,地仙元不离人间。忘言已悟铜铭背,却老非干玉炼颜。客至未应愁酒尽,少需便了巷沽还。
咏怀二首 其一。清代。马仲琛。落落谢尘寰,遂意寄空谷。地偏心愈远,物外惬幽独。山光凝竹窗,云影带茅屋。耽此云山趣,世路任反覆。或当松径间,或傍花影宿。爱谢复爱陶,好句供我读。一唱三叹息,琅琅振林麓。
鸡鸣山歌。清代。赵怀玉。齐宫沈沈堕残月,阊阖初开九重阙。美人夜起理明妆,尽待君王向朝发。君王朝发石头城,香车宝马从风行。东方未瞻红日影,北郭始报天鸡声。鸡声渐稀日色曙,君王射雉前冈去。花眠柳暝不归来,别馆离宫料应住。青山雅称开朱邸,词客三千集珠履。书成鸿烈去作仙,玉轴生光蠹鱼喜。莫向胡僧认劫灰,空王那解世间哀。高筑层台缘施食,台城进食几人来。六代烟花卷帘送,繁华谁醒江南梦。玄武湖心三尺波,半作溪田野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