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载韶雄厌滞留,雨添新水送行舟。何因不动南来兴?所愿聊分北顾忧。
贾谊感时书溅泪,孔明经国笔为筹。使君倘采强边策,春满关南十五州。
寄士彦监宪。清代。刘鹗。半载韶雄厌滞留,雨添新水送行舟。何因不动南来兴?所愿聊分北顾忧。贾谊感时书溅泪,孔明经国笔为筹。使君倘采强边策,春满关南十五州。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与汝翔晚行。宋代。丘葵。偶植忘形友,田间步晚清。四围山木合,一片夕阳明。倚杖数归翮,隔溪闻唤声。行来僧寺歇,又得问无生。
元日海南试笔。宋代。曾丰。南荒春较早,上朔日常暄。陡地风声恶,连天海气昏。夭桃与其媚,旨酒即之温。摸索吾胸次,熙熙自一元。
赋得新月。元代。贡奎。团团故园月,微钩画云端。孤舟天际来,湖波正瀰漫。但念时节流,不畏道途难。晚树齐弄色,晴飙骤生寒。归鸟哺高林,稚子迎门欢。梦中倏先至,相思强加餐。
胜游遥接永和春,况有名山作主人。路入青苍云四绕,寺经兵燹佛重新。
蒲团习静输行脚,香火留缘證后身。尘海茫茫才近岸,回头终仗法王仁。
四月十三日偕同年华子才,内翰、章叔安明经、吴品英茂才,朱立卿家定生,游琴东三峰兴福两寺。清代。张洵佳。胜游遥接永和春,况有名山作主人。路入青苍云四绕,寺经兵燹佛重新。蒲团习静输行脚,香火留缘證后身。尘海茫茫才近岸,回头终仗法王仁。
杨柳渡。明代。方孝孺。残月堕瑶天,凉风在高树。人行野色分,鸟啭岩光曙。川平惬幽眺,境胜遗尘虑。日出小舟横,依依杨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