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宦关南三见秋,相看政好又韶州。故家乔木今千载,碧嶂清江第一流。
案牍暇时仍阅史,江山佳处更登楼。如今刀笔皆为相,好取功名趁黑头。
送徐伯高。清代。刘鹗。共宦关南三见秋,相看政好又韶州。故家乔木今千载,碧嶂清江第一流。案牍暇时仍阅史,江山佳处更登楼。如今刀笔皆为相,好取功名趁黑头。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鄢陵界中。宋代。孔武仲。古县居人少,归轩喜气多。连天皆秫黍,盖水有莲荷。宿雨云容薄,微风日气和。征行不辞远,所得是吟哦。
不寱。宋代。范成大。南风酿卑湿,滑滑病履舄。竟日隐几坐,拳局不得适。丹田恍澒洞,银海眩眵黑。髀弱类跨鞍,臂强如运甓。合体竞酸嘶,莫夜辄增极。奏床不得眠,耿耿到明发。黄嬭共住久,来梦乃其职。睡魔吾故人,曩是不速客。招呼各偃蹇,莫效尺寸力。周公无由来,咫尺今古隔。彭尸不得去,罡骑无行色。主客两愁绪,虚室浪生白。人言老禅师,两肋不到席。兹事恐未暇,但愿了今夕。平生北转窗,栩栩即圣域。睡僊吾所慕,行步亦鼾息。
意难忘 送瞿镜清入都。清代。戴延介。春水船轻。似坐来天上,远向津门。花花牵去梦,草草引清尊。香锦暖、柳绵温。落日断霞明。怕者番、绿波南浦,照见消魂。昨宵花灿银藤。有半规残月,浅晕离痕。搴芳还觅句,小阁夜黄昏。招隐桂、出山云。剪烛话纷纷。约归期、有如白水,重续鸥盟。
和清源太保闲居偶怀。唐代。徐铉。朝退闲斋落叶天,道心真气本仙源。帘前风月澄秋景,门外轮蹄任世喧。棋罢早寒生北户,酒醒黄菊花满西园。时人自有思齐者,践迹观形不在言。
粟园歌遗王肖阳。明代。张子翼。去矣归日摈空谷,带月荷锄忙种粟。荔阴宛宛牛力牷,春雨濛濛土膏沃。芒鞋箬笠为谁忙,芳畦一一抽新绿。阴连苍翠建江滨,也向蓝田种美玉。君于世藉本通儒,十五年前荐贤书。相如献赋拟金马,曼倩待诏入公车。谁谓璠溪还未遇,出匣干将长淬砺。清宵课子惯然藜,晓日呼童多树艺。陇上秋来遍地黄,沐雨栉风何太忙。苏君谩道无负郭,孔明始信有南阳。古来王业重衣食,有田阳羡岂易得。尔时乘屋急桑麻,异日临轩陈稼穑。我亦张堪是后身,平生意气落风尘。柴桑寄傲惟山海,锦里全收祇葛巾。九日风高云出岫,江花江草簇如绣。一登一眺也含情,千壑千峰争献秀。世谊悠悠独向君,看星按剑讵堪论。忘形苦思须双局,击鼓催花共一尊。百斛丁宁已贯朽,会看东荣须造酒。馈我从事有青州,莫作先生一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