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贼提兵垂十稔,老成练达亦吾师。竖儒几败乃公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公瑾孤军鏖赤壁,谢玄劲气破淮肥。从渠百万终为贼,要取梅关却赋归。
有怀蒙泉都帅二首 其一。清代。刘鹗。讨贼提兵垂十稔,老成练达亦吾师。竖儒几败乃公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公瑾孤军鏖赤壁,谢玄劲气破淮肥。从渠百万终为贼,要取梅关却赋归。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赠朱玄进士。宋代。田锡。忆昔长安道,与君初相识。密云满天来,不见南山色。美酒斗十千,一醉情欢然。胸中云梦泽,眼底高阳客。狂呼月华人,抚弄云和瑟。挥鞭过渭川,馆第相留连。朝帘杏花露,暮楼杨柳烟。流辉今六稔,交情益相審,忽忽披君文,如截机头锦。余本生天涯,散金常破家。东方上书志,高欲凌丹霞。安能常戚促,雀啄秋田粟。海路与天遥,鸾皇好相逐。
翠屏口七首 其七。金朝。周昂。塞古秋风早,山昏落日低。积云鸦度久,荒岸马归齐。灯火看时出,茅茨渐欲迷。尘沙恨于役,况乃对鸡栖。
哀故枢密西夏迈公。元代。徐贲。迈公西夏英,价重双白珙。早年气骨爽,已睹毛发耸。读书敏前哲,下笔脱荒茸。鳌头报奇捷,书上天赐宠。初为录事长,政治不惮冗。德孚岛民服,势屈苗獠恐。奸邪循轨辙,肯使驾马覂。粤洞蛮失调,盗起猬毛氄。时公守团练,士来若泉涌。储材无大小,宁论梁与栱。馈饷籍民给,车辆再三軵。非关威力加,雅望素承奉。大旗建高义,所指无不竦。行安牧溪变,坐息暨阳詾。馀民地旋复,降敌道争拥。东州冠百越,倚公丘山重。世乏大将才,今见儒者勇。两府鹗交飞,升转檄屡捧。孰知孽臣谋,阴党三从臾。仓皇朱亥椎,祸及不旋种。天将昌群丑,坏此长城巩。一军失光彩,众庶尽躄踊。独幸子获存,拭目茂先种。姓名空竹帛,勋业付丘陇。嵯峨会稽山,碑石立孤冢。英风朝夕兴,落落松柏拱。我来吊遗烈,泪下不可壅。
浪淘沙 七夕。清代。俞绣孙。风紧暮云浮。独倚危楼。伤心转自恨牵牛。何事聘钱偿未得,岁岁离愁。佳节喜逢秋。灵鹊桥头。银河风浪夜悠悠。莫道人间容易别,天上难留。
四和二首。宋代。刘克庄。朱门画鼓舞宫靴,应笑狂歌似采和。露坐一生无步障,春游是处有行窝。绍兴谠议谁当续,元祐全人本不多。办取九年同面壁,未应末后话头蹉。
龙德故宫怀古八首 其四。元代。郝经。复国诛雠事岂难,背城借一据河山。汴梁更不回头望,直送汪黄到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