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曾此理薰弦,尚觉遗音满耳边。若使闻韶仍大嚼,绝胜骑鹤更腰缠。
寄士彦佥宪十绝 其九。清代。刘鹗。帝王曾此理薰弦,尚觉遗音满耳边。若使闻韶仍大嚼,绝胜骑鹤更腰缠。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故知院枢密相公叶公挽章二首。宋代。曹勋。帝命洪枢贵,身兼制阃雄。江淮奠诸垒,庙社赖元功。愤虏游魂孽,驰神积虑中。庆联兰玉秀,相业看家风。
经秦皇墓。唐代。鲍溶。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死者不复知,回看汉文墓。
追赠族侄四首 其二。清代。徐骘民。经理宗祠数十年,精诚致享孝居先。膳堂庖舍增宽敞,后起贤能得卸肩。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唐代。杜甫。楚岸朔风疾,天寒鸧鸹呼。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
观雷溪。元代。刘因。飞狐天下脊,老气盘互回。三江泻天怒,合为一水东南来。此势不杀令人愁,石门喜见西山开。未补青天裂,谁凿混沌胎?奇声猛状万万古,山根几许犹崔嵬。两山倒倾澜,百丈逢颠崖。先声动毛发,馀爽开襟怀。初疑万壑转奔石,意像髣髴坤轴摧。又疑鼓角鸣地中,百步未到仍徘徊。荒祠下石磴,骇目何雄哉!春风不到太古雪,今日乃得胸中雷。穿石谁能穷窟宅?流沫势欲浮蓬莱。平生芥蒂今寒灰,两耳到骨无纤埃。郦元笔头天下水,石门之奇犹见推。乃知兹游亦奇绝,快弄素电喷琼瑰。东崖一片石,坐抚千年苔。为招郎山君,共卷长鲸杯。江妃为挝灵鼓催,赤鲩跃出银山堆。先生醉来泉洒面,狂歌一和湍声哀。
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明代。王守仁。扁舟风雨泊江关,兄弟相看梦寐间。已分天涯成死别,宁知意外得生还。投荒自识君恩远,多病心便吏事閒。携汝耕樵应有日,好移茅屋傍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