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困苦亦已极,官府徵呼又逼人。上下但知求富利,不知总为贼驱民。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三十三。清代。刘鹗。生民困苦亦已极,官府徵呼又逼人。上下但知求富利,不知总为贼驱民。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兰陵王 江行,用史梅溪韵。清代。顾贞观。片帆侧。斜倚轻衫雪色。凝眸倦、清镜窈然,隐约仙娥泛寒碧。霜林泪丝织,翻作春红靓饰。空濛外、多少远山,犹是青螺黛痕积。移时共兰鹢。正乍展香襟,旋散瑶席。佩珠许傍宫腰摘。更瑞锦分系,宝钗亲嘱,衍波笺字莫漫湿。附蘋末吹入。岑寂。又如昔。向洛渚遗尘,步袜重觅。鸳鸯飞去头俱白。奈踏浪难稳,鄣风无力。水云天远,只此意,怎忘得。
咏逸民十一首 其一。元代。赵孟頫。凤凰览德辉,奋翅翔千仞。矫矫孤竹子,求仁斯得仁。於心有不厌,视世等埃尘。俯仰志不屈,又不辱其身。圣言一以宣,万古无缁磷。谁言首阳山,卓与嵩华邻。采采山中薇,愧尔肉食人。
吊达奚司空次苏应机原韵 其一。明代。陈仕俊。岂知流落送生涯,肠断归帆去转赊。晓望可堪迷旧国,夜台谁信是真家。精魂已化三生石,幽恨还成百结花。并与胥涛同积忿,海门朝夕自声嗟。
汪舟次先生临晋唐诸帖卷 其三。清代。陈元鼎。鸿词诸老各精神,却忆先人蹑后尘。都为文名掩书法,劫灰无处觅青珉。
融州除夜寄福清刘九兄。宋代。陈藻。腊月牂牁三十日,相思觅句上谯楼。遥知今夜柴炉会,说我无家更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