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农事及,雨过田水满。呼童具犁锄,耕作趁春暖。
但愿黍稷稔,客至得相款。此外复何求?读书识吾短。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八。清代。刘鹗。春来农事及,雨过田水满。呼童具犁锄,耕作趁春暖。但愿黍稷稔,客至得相款。此外复何求?读书识吾短。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奉祠城西夜坐苑中即事。宋代。孔武仲。乔林翳明星,林缺星粲然。长江阔咫尺,银河为通川。爽气浮襟裾,中夜不成眠。星转毂而西,河逶迤以迁。惜此嘉景迈,无由驻青天。万古留此境,谁保金石坚。徘徊吟华月,更欲随飞仙。
劝耕神堂快活林。宋代。吴则礼。凝笳作悲壮,细马载婵娟。可是杏花晚,只教杨柳眠。酒盏汉旌底,清歌春雁边。不须催部曲,聊欲酌寒泉。
龙门八咏。福公塔。唐代。刘长卿。寂寞对伊水,经行长未还。东流自朝暮,千载空云山。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