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未有期,岂意岁云变?不知百年间,正复能几见?
江湖北风多,水阔雁无便。此心剧悠悠,庭树空倚遍。
寄黄州旧友四首 其一。清代。刘鹗。后会未有期,岂意岁云变?不知百年间,正复能几见?江湖北风多,水阔雁无便。此心剧悠悠,庭树空倚遍。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唐代。储光羲。庆门叠华组,盛列钟英彦。贞信发天姿,文明叶邦选。为情贵深远,作德齐隐见。别业在春山,怀归出芳甸。逖听多时友,招邀及浮贱。朝沿霸水穷,暮瞩蓝田遍。百花照阡陌,万木森乡县。涧净绿萝深,岩暄新鸟转。依然造华薄,豁尔开灵院。淹留火禁辰,愉乐弦歌宴。肃肃列樽俎,锵锵引缨弁。天籁激微风,阳光轹奔箭。以兹小人腹,不胜君子馔。是日既低迷,中宵方眄眩。枕上思独往,胸中理交战。碧云暗雨来,旧原芳色变。欢然自此绝,心赏何由见。鸿濛已笑云,列缺仍挥电。忽与去人远,俄逢归者便。想像玉泉宫,依稀明月殿。峰峦若登陟,水木以游衍。息心幸自忘,点翰仍留眷。恨无荆文璧,以答丹青绚。
小圃将成。宋代。胡宏。我爱青山好,衡山镇南极。连峰垒翠西池西,五峰新亭面相直。乔岳峥嵘天地中,飘零身寄衡山侧。衡山之峰七十二,奔走芙蓉尽供职。紫盖峰头走日东,不朝芙蓉理莫测。芙蓉峰巅栖白鹤,今人不见双飞翼。应是赤霄随凤游,远向青田谋雁食。逍遥九皋鸣闻天,奇踪只许群仙识。平生苦无适俗韵,置身大禹巡方域。云舒烟卷试怀抱,月下风前得消息。四时有酒兼有花,百年无丧亦无得。尽教人作画图传,杖藜见我看山色。
运司园亭·月台。宋代。杜敏求。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何如登高台,对月把尊酒。问月月无言。浩歌诗千首,几人知此乐,此乐公所有。
次韵昌甫寒食 其二。宋代。韩淲。三年寒食在天涯,老觉心情不为花。细雨随风初语燕,乱云藏日欲归鸦。无才圣世空狂望,有命王城莫苦嗟。南北两山青草遍,故园疑并野人家。
客夜。宋代。苏泂。风雨夜冥冥,舟行为小停。野田藏水白,燐火出坟青。将子雁能急,久鳏鱼独醒。人生贵艰阻,稍向道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