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饱藏书,随地皆可屋。适意即为好,何必重乡曲?
岭南多梅花,亦足慰幽独。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
异时须昌刘,从君著芳族。
题刘养直南山书院三首 其三。清代。刘鹗。胸中饱藏书,随地皆可屋。适意即为好,何必重乡曲?岭南多梅花,亦足慰幽独。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异时须昌刘,从君著芳族。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近现代。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古意。唐代。权德舆。家人强进酒,酒后能忘情。持杯未饮时,众感纷已盈。明月照我房,庭柯振秋声。空庭白露下,枕席凉风生。所思万里馀,水阔山纵横。佳期凭梦想,未晓愁鸡鸣。愿将一心人,当年欢乐平。长筵映玉俎,素手弹秦筝。fT睇呈巧笑,惠音激凄清。此愿良未果,永怀空如酲。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七三。清代。黄遵宪。人间万事积薪叹,画师亦复古所无。吹云画水寻常事,君看游鱼飞白图。
远游庵。明代。吴仕训。侍讲传声重,游仙逸气多。石能移北海,庵不到东坡。古道馀残碣,秋山满薜萝。此中最清胜,无奈岁寒何。
捕鱼图歌。明代。李东阳。贫家捕鱼多用罾,富家捕鱼多用网。贫家不如富家利,一网得鱼长数丈。江花夹岸江水深,此时尺鱼如寸金。岸高罾小扳不足,渔歌哀咽愁人心。家家卖鱼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数。大船鱼好多得钱,小船悠悠竟朝暮。长沙游子思故乡,安得坐观江水傍。买鱼沽酒对明月,我虽不饮强举觞。我家海子桥西住,中使馈鱼长比箸。居民未识忍独尝,自倚阑干放教去。吾生有兴不在鱼,披图见画已有余。无家无业岂足问,但愿四海赤子同鲜腴。
令尹王次虞许开小户通县圃仍为增植花木以诗促之。宋代。李弥逊。连墙请谒敢辞频,凿壁开扉肯见亲。闻说好花栽满县,杖藜早晚共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