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友谊,不计官崇卑。况以桑梓亲,谦厚浮情辞。
节物重稠叠,翰墨光淋漓。不谄亦不渎,二老真吾师。
题诗语薄俗,勿以富贵移。
题赣太守文山与曾通判崖山追劄子后。清代。刘鹗。古人重友谊,不计官崇卑。况以桑梓亲,谦厚浮情辞。节物重稠叠,翰墨光淋漓。不谄亦不渎,二老真吾师。题诗语薄俗,勿以富贵移。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後圃杏花。宋代。杨万里。小树手初种,当年花便稠。拣枝那忍折,绕径秪成愁。淡了犹红在,留渠肯住不。无端万银竹,判却一春休。
胭脂井吊张丽华。清代。陈作霖。春江花月南朝冷,床下军书报边警。狎客欢筵未及终,镜明照彻山河影。台城古井苔花红,临春结绮楼皆空。君王妃子甘同梦,尘飞不到潜龙宫。国亡难备牵羊礼,碧血凝膏谁为洗。美人至竟不负君,未共宣华人晋邸。
读名臣言行录有感二首 其二。元代。洪焱祖。强将神道释河图,仓卒还怜杜镐愚。怪底欧公全不信,分明立教矫祥符。
题徐子由菊坡图 其二。宋代。喻良能。葺坡种菊当糇粮,想见西风百本黄。安得一尊相对饮,为公满意赋柴桑。
谢虚中上人寄示题天策阁诗。唐代。齐己。天策二首作,境幽搜亦玄。阁横三楚上,题挂九霄边。寺额因标胜,诗人合遇贤。他时谁倚槛,吟此岂忘筌。
次韵皇孙所和二诗 其一。宋代。史浩。锦绣环清跸,祥云捧日华。千官鹓鹭集,万骑虎貔誇。馀孽皇威远,中原望眼赊。遥怜太液水,波煖欲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