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气拂云霓,马上鹰扬老未衰。荡涤奸凶仍好武,遨游江海更能诗。
池荒固自多春草,世乱偏惊见瑞芝。何况屯田有长策,曲江真足驻雄师。
题刘大观诗卷后。清代。刘鹗。少年壮气拂云霓,马上鹰扬老未衰。荡涤奸凶仍好武,遨游江海更能诗。池荒固自多春草,世乱偏惊见瑞芝。何况屯田有长策,曲江真足驻雄师。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寄庭佐。宋代。彭汝砺。久别随蓬草,相思看雁行。水流心去远,月静梦归长。尽力耕南亩,怡颜侍北堂。曾参君不及,可以似王祥。
九日登乌回寄郑渭滨。宋代。林尚仁。乌回山下寺,闲抱一琴游。客路黄花晚,江城寒露秋。持书谁送酒,怀古独凭楼。想尔西风里,绕篱吟未休。
归省。明代。黎贞。风松露竹寒潇潇,眼前百物俱零凋。青衫游子感时变,思亲言归心摇摇。岂无知己同笑傲,岂无莼鲈称情好。独怜不见倚门亲,泪洒西风忆萱草。
金精山留题。宋代。张商英。秦亡项灭汉罢兵,分王宗室皆连城。西方女子不用事,张氏有妇怀金精。吴山之下吴水曲,石鼓峰峦翠相矗。山幽水邃闺阁严,二八芳年貌如玉。吴王闻知心欲狂,珠琲缯纩罗千箱。苦凭青翼致消息,陈说富贵誇膏粱。玉人冷笑吾当许,汝第为吾开洞府。洞成赋诗悲下土,悲哉下土人皆苦。飘飘仙袂淩上苍,天街昴毕腾辉光。使回千里涩进步,目极五云空断肠。吴王悒悒忽不乐,入顾后宫情索寞。仙凡会合竟何年,多谢君王凿洞天。
读贺太保及三昧和尚述水神冯元帅显迹受戒文二首 其二。明代。王应斗。宿领司涛职,今参戒杀因。千年歆血食,一日断腥尘。说法依三昧,流风仰百神。可知仙佛路,清净即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