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窗对风雨,因得观物妙。君看四檐集,不了一罅漏。
沧溟阔如天,尾闾小如窦。万事当防微,悠然发孤笑。
题集贤全大学士三首 其三。清代。刘鹗。虚窗对风雨,因得观物妙。君看四檐集,不了一罅漏。沧溟阔如天,尾闾小如窦。万事当防微,悠然发孤笑。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庭燎。两汉。佚名。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雪后行小园。宋代。刘攽。晚照开霁色,闭园幽事增。树摇风落雪,池涨水浮冰。鹊乱声已变,鸢飞谁为矜。风光看满眼,取醉此吾能。
归许道中二首 其一。宋代。韩维。京洛风尘久客情,暂由归路眼中明。最怜杨柳青青色,徐策征骖唱渭城。
三月十九日作。清代。方文。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潞河作。明代。黎民表。一自分司出五陵,簿书终日苦相仍。北庭飞挽悬军幕,西岭云霞属野僧。秪有陆沈供晚岁,莫将箕敛负中兴。迟回正忆桑榆煖,目断黄河十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