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桓邝将军,忧国常戚戚。韶民苦凋瘵,军赋从何出?
慨然示无私,政令始归一。仓库岂不盈?稽之不终日。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三。清代。刘鹗。桓桓邝将军,忧国常戚戚。韶民苦凋瘵,军赋从何出?慨然示无私,政令始归一。仓库岂不盈?稽之不终日。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寄人。明代。魏学洢。西风峭急愁云结,镇日闭门春事劣。几回伫旭射窗纱,褰帘又诧红梅折。年年二月乱花香,今年尚堕前年雪。柴扉萧索客来稀,剧谭谁伴玲珑舌。步兵习懒爱沉酣,文园耽句成消渴。常闻外靖难内宁,随身小病何须绝。忽然长啸盼吴钩,离奇病骨非雄桀。平生壮志勒燕然,会须踏碎千山月。丈人刘览古人齐,间通弘景岐黄说。奚奴松下晒书回,连云剪药清泉冽。石铛曾否煮金樱,相诒乞在蒲觞节。
樵父词。唐代。储光羲。山北饶朽木,山南多枯枝。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诘朝砺斧寻,视暮行歌归。先雪隐薜荔,迎暄卧茅茨。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终年登险阻,不复忧安危。荡漾与神游,莫知是与非。
题北岩院。宋代。王观国。云岩乱石漱寒泉,通夕泉声到枕边。宛似昔年严濑口,五更风雨宿溪船。
锡宴日作。唐代。韩偓。玉衔花马蹋香街,诏遣追欢绮席开。中使押从天上去,外人知自日边来。臣心净比漪涟水,圣泽深于潋滟杯。才有异恩颁稷契,已将优礼及邹枚。清商适向梨园降,妙妓新行峡雨回。不敢通宵离禁直,晚乘残醉入银台。
落梅风·人初静。元代。马致远。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