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竹青青,盆荷水面平。谁言无远趣,自觉有馀清。
影倒假山翠,波光朝日明。涟漪尤绿净,凉吹夜来生。
盆荷二首 其一。宋代。程颢。庭下竹青青,盆荷水面平。谁言无远趣,自觉有馀清。影倒假山翠,波光朝日明。涟漪尤绿净,凉吹夜来生。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癸卯元日。金朝。李龏。一檐朝雨若轻尘,新历虽开未是春。著出隐衣朝太帝,送来名纸谢同人。故园有弟音书绝,要路无亲旅食贫。五十平头今日到,不堪卧病似漳滨。
朝中措。宋代。陈三聘。草堂春过一分余。幽事酒醒初。琴调细鸣焦木,矢声不断铜壶。关心药里,忘年蓑笠,自著潜夫。雨后长镵东麓,月明短艇西湖。
寄秦侍御。明代。居节。寥落芳时卧病情,闭门草色唤愁生。莺花春老青山雨,鼓角风高铁瓮城。剑气却从何处吐,鸡声偏向梦中惊。西台御史能无意,想见临觞醉不成。
送刘得柔入秦。清代。费锡璜。紫骝卸玉羁,故人来齐安。昂藏河朔气,两鬓萧萧寒。为言三载别,歧路各漫漫。燕秦二千里,浮云会江干。雪堂寂寞秋,倾盖暂盘桓。片言泻黄河,随风生波澜。蛇虺横江湖,噬螫太无端。湛卢不在握,徒手空长叹。明日东西别,征车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