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远相招,萦纡渡石桥。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腰。
树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
游鄠山诗十二首 游紫阁山。宋代。程颢。仙掌远相招,萦纡渡石桥。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腰。树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唐代。贾岛。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东行别矴斋。宋代。张舜民。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安仁挹仙亭。宋代。吴芾。区区终日困尘劳,长恨仙山去路遥。岂谓一朝供顾挹,坐令逸气出层霄。
访李西涯故宅。清代。陈廷桂。相公邸第碧湖滨,千亩红莲间白蘋。一代匠门韩吏部,十年纶阁汉平津。余风蛮布留高唱,遗憾泉台见故人。终古湘江烟草绿,子规啼断楚乡春。
明日夜雨陡凉,复次前韵呈时举。宋代。范成大。幽怀青松独,直道黄杨闰。懒从褦襶子,遮日千主进。闭户友千载,脱简理秦烬。秋热出意表,谁云法天运。摧颓如铩翮,何暇卖余俊。愿从青溪仙,飞下二千仞。撇波啸长风,鏖暑陷其阵。兹行病未能,暍卧何时振?一雨忽破悭,江湖发封印。天公如仲尼,亦念季路愠。团扇未全疏,短檠差可近。细字读蚕眠,揩眼眩灯晕。明当呼我友,乘凉跋游轫。赓诗代仆呐,非敢翫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