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花自是少年事,沉酒定嫌醒者非。顾我疏慵老山野,却骑归马背斜晖。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 其三。宋代。程颢。贪花自是少年事,沉酒定嫌醒者非。顾我疏慵老山野,却骑归马背斜晖。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江上送客。宋代。宋祁。十里长皋五里亭,天涯送月泪缘缨。洛辞但许凌波渡。桃曲犹烦用楫迎。远信即时劳裂素,客心何日免摇旌。芳晨莫遣归期晚,碧草江南正乱鸾。
璋上人自新都还鹫峰汪司马伯玉尊之为大总持而以文及诗侑之余亦得四绝句 其四。明代。王世贞。绮语场中误立身,一生涂抹费精神。于今较得些儿子,便觉无名可借人。
猛虎行。明代。徐熥。樵采当荒郊,林皋猛虎声咆哮。欲往避之,日在崦嵫,旷野啼䲭鸮。四顾徬徨而股栗,猛虎张颐展爪扑人食。余告虎:“吁嗟麟兮,不食生物践生草。尔虎白额斑狸而黑文,貌岂不如麟,胡为不仁而扑我。”猛虎前致词:“我虎居深村,饥来啖牛羊。牛羊啖不足,方思啖人肉。人居城市与人伍,扑食同类何可数。谁言虎猛能咥人,世人之猛过于虎。”
会宁县旅夜简吴桧皋太守堂翁。明代。赵完璧。薄衾寒夜卧如弓,万种羁愁辗转中。有慰月轮来海上,无书鸿雁过天东。百年身计老仍拙,万里归程梦转空。落叶满窗人不寐,坐令销瘦愧无功。
伯胜九日诗萧然有陶风趣因次韵。元代。赵秉文。九日独何日,高怀无与娱。仰视天宇清,倏见飞鸿孤。哀呜呼其群,相望渺江湖。岂不念亲友,林閒置尊壶。不醉慎毋归,且莫歌骊驹。今日不为乐,奈此岁将徂。风霜艳黄菊,兴与南山俱。此时如不采,但恐随樵苏。日暮登吹台,苍茫望八区。翻然念乡国,北望一长吁。